OPPO AR测量工具是官方为OPPO R17 Pro推出的一个全新功能,测距离、测长度、测角度、测面积,一个AR测量就能统统搞定。区别于以往的AR测量工具,OPPO AR测量还能实现景深距离的测量,透过手机屏幕,用户可以直观看到被标记物体与自己的距离。APP的操作也非常的简单,而且测量引导也做的非常好,我们所需要的做的就是基于物体去确定点,剩下的就交给手机自己处理就好。此版本是从手机中单独提取出来,让其他系统也能进行安装,感兴趣的不要错过哦。OPPO AR测量功能的上线,大大的改善了用户的体验度,也为用户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。这跟OPPO一直以来重视产品体验是分不开的。
1、支持目标点距离测量。
2、支持目标物体长度测量。
3、支持目标物体角度测量。
4、支持目标多边物体面积测量。
5、支持公制(厘米、米)、英制(英寸、英尺)的标识于切换。
6、支持将取景框的测量状态进行保存。
家居装修与家具选购
场景:测量房间尺寸、家具摆放空间、门窗高度等。
功能支持:
测长度:测量沙发、餐桌等家具的尺寸,避免网购尺寸不符。
测面积:计算墙面涂料、地板瓷砖用量,精准控制装修预算。
测角度:检测门框、墙角是否垂直,辅助木工或安装工程。
日常物品测量
场景:测量行李箱、电器、衣物等物品的尺寸。
功能支持:
测长度:快速获取物品长宽高,方便收纳或运输。
测距离:测量房间内两点间距,如插座与家具的距离。
打开OPPO AR测量工具,可以看到共分为“测距离”、“测长度”、“测角度”、“测面积”四个小功能,我们先来看下“测距离”。
该功能的使用非常简单,只需要把屏幕正中的“+”号对准你想要测量的物体,然后按下底部的“+”键即可。值得一提的是,该功能可以同时多次测量,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你距离多个不同物体的距离。
再来看一下“测长度”功能,使用过程依旧非常简单,只需要用“+”号来确定被测物体的两点,然后在屏幕上即可实时显示出长度数据。倘若需要同时测量多个物体长度的话,只需要基于不同的物体来确定不同的两点即可。此外还可以进行长度对比,在生活中特别实用。
“测角度”的操作相比“测长度”除了确定两点外,还需要在确定一点形成角度,同样支持多角度的同时测量。
“测面积”的操作逻辑也没有什么区别,只需要根据想要测量物体的形状确定“点”即可。比如测量物体是三角形,那就需要确定三个点;测量物体是六边形,那就需要确定六个点,当然也可以同时测量多个不同物体的面积。让用户测量更自由更随心。
1、设备与软件要求
机型限制:仅支持OPPO R17 Pro(后置TOF 3D摄像头),其他机型需确认是否兼容。
软件安装:前往OPPO软件商店下载「OPPO AR测量」应用,安装后即可使用。
2、操作规范
测量距离:
最佳范围:手机距目标30cm-200cm,测量长度/面积建议在5m以下。
避免场景:透明物体(如玻璃)、白墙、反光表面、运动物体、暗光环境。
操作步骤:
测距离:选择功能后,将圆点对准目标,轻点“+”获取数据。
测长度/面积:标记起点和终点(或多点),系统自动计算结果。
多段测量:支持同时保存多个数据,方便对比或记录。
3、环境与稳定性
光线要求:强光环境保障识别率,夜间或暗光下可能测量失败。
手持稳定:测量时保持手机平稳,避免抖动导致数据偏差。
避免长时间使用:3D摄像头测量时摄像头温度会升高,属于正常现象,但建议间歇使用。
数据准确性验证
关键数据三测取平均:对重要测量(如装修尺寸),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,误差可压缩至1cm内。
小物测量技巧:放置A4纸作为比例尺,提升数据精准度。
测量工具的技术原理是什么?
该工具通过向被摄物体发出特殊红外线,计算反射与折射的相位差,从而得到相机与物体间的距离信息,实现测量功能。
使用OPPO AR测量工具时需要注意哪些限制?
测量结果可能受到环境光线、物体表面材质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测量精度有所偏差。
在测量过程中,需要确保手机与被测物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,避免晃动影响测量结果。
对于非规则形状的物体,可能需要通过多次测量和计算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。
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准确?
可能原因包括环境光线不足、物体表面反光或材质不均匀等。解决方案是尝试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测量,或选择表面材质较为均匀的物体进行测量。
为什么无法识别被测物体?
可能原因包括被测物体形状不规则、距离手机过远或过近等。解决方案是尝试调整手机与被测物体的距离和角度,或选择形状较为规则的物体进行测量。
为什么测量过程中会卡顿或闪退?
可能原因包括手机内存不足、系统版本不兼容等。解决方案是尝试清理手机内存、更新系统版本或卸载后重新安装OPPO AR测量工具。
通过小编的实际使用后不难发现,OPPO AR测量工具的功能操作逻辑非常易懂,单点测距离、两点测长度、三点测角度、多点测面积。日常生活中这只要你手上有一部支持AR的手机,那么你可以随时通过APP来进行多角度,多形状的测量。
优化 提升测量锚点的稳定性
优化 预览取景画面更流畅
优化 降低测量过程中的功耗